主页 > 网络骗局 > 正文

永恒协议DM:缅北诈骗园区的“区块链新衣”,正在上演最后疯狂!

佚名 网络骗局 2025-11-12

“神恩老师,我投的DM币才两个月就翻了三倍,项目方说这是去中心化金融的未来!”一位粉丝在深夜给我发来信息,字里行间满是兴奋与期待。我不忍直接戳破他的美梦,但事实是,这样的消息我每周都会收到好几条。

就在我回复他的第二天,DM币价单日暴跌超过70%,无数人的财富瞬间蒸发。而这,只是近期币圈各种协议盘跑路潮中的一个缩影。


01 协议泡沫,区块链外衣下的庞氏陷阱

近年来,币安链上涌现出大量所谓的“去中心化协议项目”,永恒协议(OasisEx)就是其中之一。它们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革命”的旗号,通过发行代币吸引投资者。

永恒协议DM:缅北诈骗园区的“区块链新衣”,正在上演最后疯狂!

这些平台通常宣称其收益来自石油、国债等现实资产,但实际运作完全依赖新用户的资金注入,本质上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

永恒协议DM的代币经济模型暴露了其本质。根据其规则,直推奖励5%,间推奖励3%,同时设置了静态收益和动态收益。这种多层分级奖励机制与传统传销并无二致,全靠后来者的资金支付早期投资者的“收益”。

这与此前被曝光的诸多骗局手法如出一辙:不法分子通过公开宣传,以“静态收益”(炒币升值获利)和“动态收益”(发展下线获利)为诱饵,吸引公众投入资金。

02 诈骗手法,伪区块链项目的共同特征

纵观近期爆雷的多个协议项目,它们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项目注册或将服务器设置在境外,运营主体较为隐蔽,使投资者往往无法确定运营者身份。

永恒协议DM在币安链上发行,号称“合约权限已丢弃”,制造去中心化的假象。然而,持币高度集中,约1000万美元的筹码掌握在项目方手中,只有900万美元来自市场资金。这意味着项目方可以随时操纵币价。

永恒协议DM:缅北诈骗园区的“区块链新衣”,正在上演最后疯狂!

这些平台通常会通过幕后操纵所谓虚拟货币价格走势、设置获利和提现门槛等手段非法牟取暴利。有平台甚至使用横盘、拉盘、砸盘等技术手段操纵交易,投资者却无从知晓实际交易情况。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信息表明这类项目与缅北诈骗园区有密切联系,从产业链到引流、市场接待,形成了一条龙服务。这大大增加了追踪和维权的难度。

03 资金游戏,注定崩盘的数学本质

让我们算一笔账:永恒协议DM底池资金约为1900万美元,但项目方持有近1000万美元的筹码。每日利率高达1.5%的复利,加上买卖手续费3.5%,这种模式本身就是一个无法持续的资金游戏

永恒协议DM:缅北诈骗园区的“区块链新衣”,正在上演最后疯狂!

这种模式与此前多地发生的工程合同诈骗案件有相似之处——诈骗方向一人或多人收取保证金、介绍费、诚意金等,意欲诈骗钱财。

如同淮南那个号称投资100亿的志高动漫产业园,最终成为烂尾工程一样,这些包装华丽的项目本质上都是利用热点概念进行炒作。而一旦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就会血本无归。

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惯用“宕机”、“拔网线”、冻结资产等手段使交易突然停滞,参与杠杆交易的投资者因无法主动平仓引发爆仓,最终损失惨重。

投资者需要警惕以下特征:

一是网络化、跨境化明显。不法分子往往通过租用境外服务器搭建网站,实质面向境内居民开展活动,并远程控制实施违法活动。

二是宣称“只涨不跌”“高收益低风险”。利用名人“站台”宣传,以空投“糖果”等为诱惑,强调“币值只涨不跌”“投资周期短、收益高、风险低”,这些都是骗局的常见手法。

三是存在多种违法风险。这些活动不仅自身是违法的,而且不法分子还通过机器人程序刷量、篡改数据等行为,营造出交易市场“繁荣”的假象。

在我国,任何交易平台都不得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或“虚拟货币”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


曾经风光无限的“聚币”已死,而如今市场上的各种去中心化协议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位被捕的诈骗嫌疑人曾在审讯中坦言:“我们从不创造价值,只转移财富。

项目方的钱包地址仍在不断转账,新的代币仍在发行,更多的“永恒协议”正在酝酿中。而当泡沫破灭时,唯一永恒的,只有韭菜们痛苦的回忆和项目方鼓鼓的钱包。

项目群
全网新项目分享交流群
扫码进群,获取最新项目资讯

标签:永恒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