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社群掀起反L2商业化风暴!独立团队力推Ethereum R1,坚守不发币,去中心化募款引领潮流!
以太坊扩容方案 Layer-2 (L2) 生态日益复杂,部分出现中心化疑虑。在此背景下,强调无原生代币、依赖捐赠的 Ethereum R1 方案诞生,挑战现有模式,旨在回归以太坊去中心化精神,其优劣势及对生态的影响备受关注。
(前情提要:以太坊Fusaka升级预定2025年底,移除EOF代表社群想放弃EVM? )
以太坊扩容一直是区块链领域备受瞩目的核心挑战,为了解决主网拥塞及高昂的交易费用问题,Layer-2 (L2) 被视为以太坊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路径。然而随著近期的其他高TPS公链以及替代性的产品出现,以及ETH币价的下跌,以太坊社群内部也开始浮现担忧的声音,担心这些 L2 的发展方向是否与以太坊基础层的利益和去中心化精神一致。
今日(2)一群独立的以太坊开发者,推出了「Ethereum R1」,这是一个颇具概念性的 L2 方案,它的实作并不包含Layer2 原生代币ETH、营运资金完全依赖用户捐赠的ETH、并且强调去中心化和抗审查性,特立独行的 Ethereum R1,能否为 L2 带来一股真正的去中心化示范,而在当前环境下 Ethereum R1 的推出,代表著社群对于以太坊的近期基金会陷入纷争的反馈。
Ethereum R1 原理
Ethereum R1 最核心的特点在于「无原生代币」的经济模式,Ethereum R1 团队认为,通用的 L2 应当是商品化的基础设施,应当简单、可替换,并且避免对任何中心化实体产生依赖或引入风险治理,他们强调「可信中立」、「去中心化」和「抗审查性」的核心原则。
正如 Ethereum R1 团队在官方声明中所强调,他们的推出是为了回应以太坊社群内部对于当前许多 L2 方案过度商业化、引入复杂治理代币甚至趋向于独立区块链(类似于新的 L1)的担忧。这些担忧主要集中在私人分配的代币可能导致利益与以太坊基础层不一致、不透明或中心化的治理机制,以及潜在的中心化控制风险。
Ethereum R1 的无原生代币模式具有潜在的优势。首先它减少了投机的可能性,使得其价值更容易与以太坊本身的 ETH 紧密绑定。其次,这种简洁的设计可能有利于未来实现不同 L2 网络之间的互操作性。它追求建立一个中立、简约的通用型 Rollup 层,旨在减少对特定去中心化应用 (dApp) 供应商的中心化依赖,并作为一个纯粹的交易处理层,以此对抗一些 L2 越来越像独立 L1 的发展趋势。
Ethereum R1 的挑战与 L2 生态展望
尽管 Ethereum R1 的理念与以太坊的原始精神更为契合,但其独特运作模式也面临著显著的挑战,首先是资金的可持续性问题,完全依赖捐赠的模式,相较于那些获得风险投资支持、拥有独立代币作为融资和激励手段的 L2 方案,其长期开发和运营资金来源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缺乏原生代币作为激励机制,如何在竞争激烈的 L2 生态中吸引足够的开发者在其平台上构建应用,并吸引足够的用户进行交易,是一个现实的难题,尤其在复杂的零知识证明技术 (ZK-Rollup) 的研究与实现,代币通常是重要的融资和激励手段。这使得无代币 L2 模型在生态建设、开发者激励以及对尖端技术的投入能力上,可能不如基于代币的竞争对手。
但尽管如此,Ethereum R1 的出现,也是为当前失焦的以太坊 Layer-2 ,注入了一股强调去中心化价值的思想,它直接批评了当前的 Layer2 可能都没有足够的以太坊价值,提醒著整个社群:扩容的道路不只有一种走法,回归并坚持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同样重要。
Ethereum R1 是否能存活下去,尽管可能是一个大问题,但其出现以及提醒的思想性,为日益同质化、失去原生加密货币价值的 Layer2 敲醒了警钟,以太坊作为社群是否能容纳理想主义的存在,并且维护其存在的价值,也考验著以太坊基金会后续的资助运作。
【全网推广】新项目交流群